【家】——朵墨新作2020

       

硬装设计:朵墨设计

软装设计: 朵墨设计

套内面积: 105m2

文     字:老   程 

摄       影: 刘思遥/老 程 

地       点: 重   庆

设计时间:2017年初 

 


 

     我叫程程,女,从事私宅设计19年。

     我出生那年,老天爷把我安插在了重庆市郊区,一个叫吴市的小镇。那里民风淳朴——如余秋雨所说的具有中国农民的特点,没有阴谋诡计,顶多小气,吝啬,爱嫉妒。不是为这家的鸡吃了那家地里种的菜,于是那家人撒了带毒药的谷粒毒死了这家的鸡,然后两家对骂,严重时两家对打。要不就是这家多抢了晒谷子的坝子,那家在整个生产队地势最高处破口大骂。

      偶尔也有“糊涂”人,不那么计较,能吃亏,我大伯娘就是。这样的人我从小就看得清楚,心里敬着也好奇着。我妈也是个糊涂人,但钱除外。在我爸去世之前她相当幸福,据说鞋带都是我爸给系。她性格好,又漂亮,县重点高中毕业,还写得一手好字。后来改嫁,就再也没有快乐过。

      钱大概是她认为最靠谱的东西。

      之所以说她糊涂,起码是对我。我人生的几个关键点足以说明!

      小学几年级记不清了,小镇上第一家卡拉OK开张,是她拉着我去唱歌,她说:这是专业音箱,比电影院那个大喇叭好。我妈是乡政府电影院的放映员,电影开场前会放流行音乐暖场,那时候的韩宝仪,邓丽君,还有一些陕北名歌我都耳熟能详,时常拿起我妈播报电影的话筒夹杂在原声中跟着唱,尽然也没人听出来。平时连新鲜水果都舍不得多买的钟女士(我妈)对我慷慨地说:随便点你喜欢唱的。

背后的潜台词是,不用担心钱。 

       初一期末拿到成绩单,我告诉她虽是全年级第一,但整个学校涣散,毫无前途。她就动用了她有限的关系把我转到区重点。

       那时叫委培生。要给钱的!这还只是我知道的,我不知道的可以想象她是求了多少人,走了多少路才办成的事。

       初中毕业外出打工挣钱是大多数农村女孩的出路,偏偏我又落榜中专,这大部队的步调几乎已成定局。她又从一堆职高宣传单中仔细挑出一张指给我说:你不是爱画画吗?这个学校,有个工艺美术班,应该跟画画有关系。

       讲真,我都没敢提醒她:“妈,要很多钱哦”。

       她也从未提过,就这样悄无声息地把我送到了这个只有8个学生的“歪职高”。从小爱画画,仿佛没有开始,出生就被指定了这项“爱好”,每个漫长的暑假,没有风扇的情况下,我可以画到汗湿全身而不觉。方圆几十里,除了我妈,大概没人支持这项毫无挣钱价值的特长了。更何况从来没人教过我。学完三个月,全班三人过美院本科专业分数线,其中一个是我,其他两个均学画7年以上。戏剧化的是,后来文化成绩差4分(艺术生都懂的),与四川美院完美错过。(再此,我要给之前在装饰公司上班时的客户们道个歉,为了有个光鲜的包装,我曾一度慌称毕业于川美。小孩子糊口,莫计较哈。)

       后来胡乱找了个大学跟我妈说:不上川美,我也一样能行。这种壮烈的宣言我自己听着都心虚,唯独我妈信。

       你说我妈糊不糊涂。

       虽然大学三年几乎没怎么上课(我妈要是看见要被气死的个),谈恋爱的吸引力远远淹没了学业,但至始至终,画画这件事却从来没有在我这里熄灭过。

       直到现在,我都认为错过川美或许于我而言是最好的安排,庆幸它最终没有因为被过度倚重成为我谋生的手段而变得油腻和艰难。我爱画,不是给别人看,也不必度他人心思,是自己跟自己分享,也是如猛兽般咆哮的出口。

       为什么非要把我人生的重心往画画上移呢?因为是它根植了这个世界最初的样子在我心里,开了一朵梦想的花。让我一直描绘她的美,这种美不是美院老师教的,也不是书里写的,是最纯粹的生命脉动。它有独立的自我,因了没有整齐的训练而更加舒展和洒脱

 


 

       最近几年,我的两个儿子和一个屋顶花园,承包了我大部分的鬼画桃符。

         小孩子的心真是干净,它有斩妖除魔的能力,你瞧我之前这一身的“戾气”,真的就可以被洗涤干净,用擦亮的眼睛看世界真是美好啊,让人的心柔软感性。

       瞧他们乐到五脏六腑,痛得锥心彻底,仿佛这世间的痛快淋漓,便是全部。 



 



       我也想认识我自己,像达芬奇那种细细解剖。

       学着伦勃朗画自己,皮肉很熟悉,灵魂呢?我一直想画出真正的自己。

 

 


 

       院子里的花开了又谢,肉鼓鼓的香蕉不吃就会烂。尽管都是结实绚烂,但即使我不闭眼地日夜守着,都阻止不了最终的灰飞烟灭,就像我即使对她们不管不顾,只要根在土里,也阻止不了她们开出最美的花朵一样。宇宙万象,吞吐有律。生命自然也难逃其中。有时候甚至觉得不是我要画她们,每看一眼,都会被哀求用画笔留下她们曾经的样子。不答应入梦也不宁。


 



       倒不是觉得自己的画有多棒,我心里分明清楚笔尖仍然没有刺破皮表,只是每次都试图更接近真相,画看得见和看不见的东西。找到那条与现实世界平衡的平行线。

于是将她们放到任何我不小心就能看得到的地方,提醒自己那个还未被凿开的世界还有多远。

 

 

 


       阳光房是我最期待的地方,是原来的露台,也是我买这房子的主要原因。

       房子不大,露台是秘诀。能让单调的三室两厅活起来。

       关于阳光房,市场上无外乎就是木结构和钢结构两种。钢结构简单粗暴,不会是我的选择,即使它坚固到不会给人添麻烦,但我仍然愿意接受可能的麻烦去选择木结构,不愿意舍掉木房子带给我的充分幻想。

       市场上的木结构阳光房价格太不友好,我这四个平米,报价接近7万。但大多数客户会因为心里拿不准或是怕麻烦而妥协。我当然不会买账。从木材市场拉了十几根杉木,划重点了,杉木分很多种,最常见的有柳衫和真衫,最适合搭房子的是真衫。加上运费和加工费980元,玻璃是找厂家定制,7000元,再加上人工辅材不会超过1万5。

       辛苦一点,很值得。

 

 

       原露台有9平米左右,我将它分成两半,一半在室内作为阳光房,一半在室外做了鱼池和花园,顺便放了到屋顶的楼梯,也给鱼儿提供了阴凉。

 

 


 

 



        其实也没有多爱养鱼,只是从前小朋友闹着买了几条小红鱼养在原来办公室的露台上,5年间没怎么管还能生生不息,生了一波又一波。见证过它们的生存能力,在搬了办公室后,单眼皮(我老公)果断请愿,希望家里为它们留一汪水,他负责喂养。

 

 



 

        露台好处多多,但大多数人都会直接做个玻璃房,在夏天闷热的重庆,玻璃房处理不好就会成灾,最后巴不得来阵台风,吹走了算了。即使再次购买有露台的房子也顶多冒着风险用水泥现浇板封顶,以为得了教训,这回赚大了。可说好的阳光呢?

       我将阳光房抬高了900mm,做了储藏空间,分别从侧面和顶面做了柜子,一下多了两个1.65米长,2.48米高储物柜,相当地面4平米的储物间,因为够深,储藏的都是行李箱,不同季节的地毯,大画框什么的,还有孩子们的玩具,这样他们玩的时候有及时性,同时养成收纳习惯,懂得自己善后。

 






       抬高后的阳光房将屋顶高过原屋顶,热空气会乖乖往上走,顺着两侧的百叶窗自动排出,即使三伏天,也不会增加空调的负荷,你瞧我家用的就是普通的3p柜机。在湿冷的冬天,旁边的壁炉承包了整个公区的取暖,大面积的low-E玻璃非常给力,完全打消了我之前担心的保暖问题,相反,整个室内保暖性特别好。

       壁炉旁边的踏步是钢板做的,冬暖夏凉的脚感也很妙。

 

 

 


       

       钢板踏步还有一个隐形的功能,就是无形中分担了到屋顶的楼梯长度,缩短了人到屋顶要爬长长楼梯的心里障碍。

 

 

 



       这里还是植物的温室,冬天扦插的绣球,怕冷的心叶榕,喜阴的千叶兰都很喜欢这里,长势喜人。

 

 


        于室外,刚刚冒出的坡屋顶爬满金银花和大牵牛,过滤了阳光,让人充满遐想。

        此时的颜小姐已经开始准备晚上的烤肉了。

 

 

 



         什么样的人造就什么样的空间,同样的骨架,同样的你,在不同时期也会呈现不同样子的阳光房,就像如果这是你的阳光房,或许你更爱养动物,或许你更爱做瑜伽,或许你更爱炫酷的架子鼓,这几根木头和几片玻璃围成的空间就会是完全不一样的面貌。那白墙上挂的也将不是我的画,而是你的猫爬架,你的瑜伽垫,你的偶像Steve gadd。
        空间应该有这样的包容性,留给将来的生活。

        设计师也不应该做满,点到为止是克制,也是礼仪。


 

 



        侧面的柜子主要服务于餐厅,囤各种生活用纸和随时用的工具,同时和旁边的橱柜连成一片,让餐厅有包裹感,中午的时候,透过阳光房会过来斑斑阳光。



 



 

       斜面的屋顶不积水,容易做清洁。透过雨过天晴后被擦洗的屋顶看天空就会格外清透。
       三角形的木梁除了承重,也是我可以任意发挥的地方,夏天可以晾干艾草,紫苏。冬天拿来煮水泡脚,帮孩子们驱除感冒。

       把去年中秋节孩子们和我涂鸦的纸灯笼挂起来,也不占空间。

       全世界的妈妈都一样吧,能留住他们一点点成长的记忆,哪怕是随意的涂鸦,都是舍不得扔的。

 

 

 


       

       鱼池与室内窗户开启的高度正好是人看到鱼儿最好的角度,不用埋头,路过余光也能瞟见水里嬉戏的鱼儿。

       喂食和打捞树叶很方便。

 

 


 




       有趣的是,2017年我去芬兰建筑师阿尔托故居,屋内壁炉与楼梯的关系竞然和我家同出一辙,更巧的是,在阿尔托还在世时拍的旧照片里,他的客厅中央也挂了一个考尔德的动态雕塑缩小版。这样隔空的对话让我欣喜不已。

 

 

 



       鱼池下面避免漏水不殃及楼下,特地悬空隔了现浇板,下面的空间正好堆放真火壁炉用的柴火,方便拿取,夏天囤果木材,冬天整个公共区域全靠壁炉取暖,一点也不含糊。

       有时候会烤一些土豆,红薯什么的,孩子们也争前恐后地吃,有一种享用野餐的喜悦。

 

 




      说了那么多,听起来是不是都很理性。其实最初的心心念来自我儿时的美好记忆,小时候外婆家屋后是一片又高又密的竹林。在进入竹林之前要爬几梯人工凿出的石梯,梯步上去左边有个平台,种了可以食用的黄花,皮实的粉籽花,菊花,还有鸢尾,梯步的右下方是人工凿出的水凼,山上的泉水会顺着用半边竹子连接成的水渠被引到这里,夏天在这里洗脚最是清凉。这些存在记忆里的片段成了我现在家的底片。将其发酵在美好里,是没有任何逻辑可言的。那些打败想象力的罪魁祸首往往就是逻辑。

 

 


 

       或许因为我生在山城,那份山野间的错落所独有的魅力才最懂。总是觉得如果没有趣味,就像春笋没了天然的清香,水果少了风吹日晒。虽然都是吃,却如同嚼蜡。家也是,都是生活,都是用,在最初设计的时候就没有了趣,不如不倒腾。

       物尽其用,变废为宝的魅力在我四舅身上体现的最彻底,手工石梯,兰竹巧引山泉水,都是他的杰作,他总能巧用身边现成的东西解决需花大力气才能办成的事,轻松又有趣。这种让人暗暗称赞的生活哲学被我用在了设计里,用一两拨千金的空间设计去搏那些需要用大价钱才能买的材料,让材料附着空间立意,立意成为选材的主导,如果仅仅是体现材料的新奇华贵,那剩下的不就是财力的比拼吗?设计师存在的意义是什么?跑腿?

 

 


 

        关于我自己家的设计,我基本没有动用设计技巧,只是顺应着方位调整了功能,也没有一件无用的装饰品。材料也简单质朴。我好奇住进去后家人们如何使用这些空间。他们是检验结果的最高标准。让我没有想到的是,本意为了将公区以阳光为中心,围绕阳光房将原来的卧室与客厅一角进行了对调,从而打破了客餐厅长方块的常规格局,整个公区就自然形成了一个十字形的过道,分别是这个房子的最长轴线,无意之举。1.5米宽的尺度成了两个孩子最爱踢球和运动的地方,自己选的地方,是不是很可爱。

 

 

 




 

      厨房是单眼皮的地盘,他是那种否定一切不方便,哪怕半点都不将就的人,他提出三点,顺手好用,好做清洁,储存合理。就客厅地砖稍微有点凹凸不平,就被他叨叨到我想把地砖扒起来重新铺那种平到当溜冰场滑的地步。之前有客户担心餐桌在厨房会有油烟,这种担忧大可不必,到了饭点,那些勾起你肚子里馋虫的是菜香,而非油烟。

 

 


 


 


       

       再小再大的厨房都准备一个开敞式柜子吧,时常需要的佐料如:大蒜、老姜、干辣椒。或者无需放冰箱的菜便有了落脚之处。也不辣眼睛。

 

  


     

        视听区是原来的卧室,其实也是多功能室,大家最爱凑的地方,所以地面铺了地毯,大多数的时候,弟弟在地毯上玩玩具,哥哥沙发上看书,我在旁边追剧,我说:儿子,你在这里看书不觉得吵?去你卧室吧!他说:不会啊,我喜欢跟你们待在一起,很温暖。一点都不觉得吵。

 

 



 

        我自己不是一个爱看书的人,看看我之前失败的求学经历就可窥见一斑。一看书就哈欠连天,和文字一点都不亲。

      30岁那年,有人送了我一本三毛的书,封面是我不抵触的简单轻松,想不到里面的内容也是如此,完全没有拗口的成语和艰深的道理,看完第一则故事,我愉快地爱上了这个可爱的女人。认识三毛的过程中,我忍不住想知道她口中的人和事。也在对照我的人生。就这样慢慢挖,慢慢挖,直到现在已有10年,我刨出了沉睡的自我。

        书架上大多是哲学,艺术,文学,建筑方面的书,千万不要误解,不是为了附庸风雅,只是它们真的可以撬开我好奇的世界。一点点找到自己在这个世界的坐标,安全又猎奇。

        我仍然不擅长看书,速度尤其慢,就像嗑瓜子,一颗一颗的剥,再一粒一粒地品。

        原来如果求知是源于内动力,连我这种被科举淘汰的人也仍然愿意全力以赴。

 

 

 


      

        让我安慰的是,两个孩子尤其爱看书,特别是哥哥,每年生日,节日的礼物都要书

        哥哥问我最多的问题是:妈妈,这是什么意思

             我回答最多的是:不知道,自己看书去

        小闹闹也学着哥哥的样子,从小就知道搭了小梯子到书架选书。

 

 

 



        只要室内基本功能满足,入户花园室外化,我执意要保留。就像记忆中穿过的那片有光斑的树林,淡淡的花香,不喜欢一开门就是咄咄逼人的“现实”。我并不嫌弃日常,那些盛放孩子们出门便可拿的运动器材,单眼皮出门买菜的推车,还有父母爱攒的塑料袋,都有他们该呆的地方,不必东躲西藏,掩人耳目。

 


 

 



       我喜欢的卧室是一个可以做梦的地方。要像天堂,白色的地,白色的墙。什么都不要,除了床。读过美国诗人艾米莉·狄金森写的一首诗叫《我从未见过荒野》

       震动到我的是这一句:我从未与上帝交谈,

                                  也从未参观过天堂,

                                  可我却信由此胜地,

                                  好像票根已在手上。

 

 

 



       30岁以后我就摆脱了繁复的保养品和化妆品步骤,皮肤反而比以前好,后来索性剃了头发,又腾出来不少时间。6岁的小仙女疑惑地问:程妈妈的发型好像男生。我说:谁规定女生就一定是长头发呢?她又说:可是,不好看呀。我一时接不上话,想着如何告诉我的小仙女,程妈妈是因为找到了比普世的美更重要的东西,人生太短,我只能抓重点。

        这个打了个墙体厚度差只有130mm厚的凹槽,是极容易被忽视的地方,紧邻洗漱台,方便又不占地,收纳力极强,不用时拉拢布帘,就像从来不存在一样。

 


 


 

       分享一个衣柜内部分隔技巧,简单不伤脑,容量大方便拿。

       关键点是拉篮。

 



 

        年纪大了,最怕记性差,把最近爱的人和很棒的句子贴在我每天会驻足的地方,早上起床和晚上睡觉前,刷牙时定会瞟一眼。受益良多。疫情期间看了几部李小龙的电影,他多次提到水与功夫的关系,我好奇问单眼皮:从前只知道李小龙真功夫真厉害,没想到他也看老子。单眼皮说:你以为,他有功夫哲学的,还出了书。

        接下来的日子我便埋头拜读,真是痛快,功夫和设计毫无关系,却因了哲学的思维而殊途同归,功夫和设计都不是最终的目的,诚实表达自己并努力了解真正的自己才是唯一重要的事。

       有句话叫什么来着,那种隔空的笑眼相视,只能意会,不能言传。

 

 


 

         花园部分是我的另一个重点,这是屋顶花园现在的样子,两年前刚搬进来,100平米的花园,光秃秃的。我只做了最简单的划分,中间硬化,两边种植,但因为没有种植的经验,就不会清楚人的需求,自然也不清楚人的动线,没有经验过的设计其实很多时候都是纸上谈兵

 

 


 

        跟室内一样,我不想动用技巧去设计。决定先从学种植物入手,从如何种活到如何种好,从种子到成株,学习如何修剪,抹芽,打顶。再根据种植的经验去布置动线和功能。

        每天早上第一件事便是走一遍花园,并开始关注天气预报。

        一年后,我开始用简单的钢架营造空间,花园便有了阴阳面,然后根据不同植物习性选择半阴还是全阳,有顶的地方也可以帮助那些夏天不能暴晒的植物和梅雨季节怕涝的植物度过难关。

 

 


 

      一天,我发现窗外总是有两只鸟定时定点飞进花丛。

      趁它们不在,我扒开金银花丛一看,哇!一个蓝色的鸟蛋。我紧张地能听到心跳声,生怕被鸟妈妈发现后她太过焦虑人类的不友好而放弃孵蛋。

 

 

        这样的惊喜常常不断,比如,鱼儿们又生宝宝了,孩子们会争先恐后地跑去看自己种的苹果种子长出的新芽,他们也爱到花园玩土,有一次,我整理院子,从腐土里翻出一堆又肥又白的虫,粗如拇指,我放下铲子边跑边尖叫,真是肉麻到不行,俩儿子闻声跑去看,大儿子镇定地说:这不会是独角仙的幼虫吧?我说,你怎么知道?他说:书上记录独角仙的幼虫吃腐叶土,样子也像。以前都是他问我,这一回,他让我涨了知识。

        现在的我已学会如何利用打理院子清理出的杂草和厨余成功堆肥,包括如何收集厨房可利用的如淘米水,洗菜水等来改良土壤,成功摆脱需长期大量购买腐土的依赖。

 


 

        春天来了,花丛里叽叽喳喳开始喧闹。鸟儿们相互依偎着长大,等羽毛丰盈,你们就展开翅膀飞吧,世界大着呢!

 

 


 

       我也好像并不是为了实现杂志封面上花园的完美样子,每一个破土而出的生命,枯枝上顽强的嫩芽,让我很感动。每一次花后的追肥,都是感谢和心疼,而非为了索取去交换。即使是春风吹又生的野草也真的让我由心佩服,就那么一点薄土,它就能绽放给你看

       

        好了,颜小姐的烤肉趴开始了。

 

 


 

       这就是我的家,没有昂贵的名牌家具,也没有名家的收藏。

       跟三毛一样,我也有一堆心爱的宝贝,17年前从贵州苗寨背回的牛骨头,泰国淘的手工织布,装裱框里亲手裱的法国拉姆雷特修道院里的麦穗,各个地方或买或拾的陶罐,还有我和孩子们的画,都是我的心头爱。但都不是因为物本身,而是它们背后的人,曾经与我有关的事。

既然万物自性为空,那就好好享受当下的时间。

       人与物,彼此关照,只是为了心领神会的微微一笑,简单又没有负担。

 

 



原始结构图

改动后平面布置图

 


 

 



重庆朵墨设计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1 China Academy of Art
渝ICP备1700082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