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荷兰、走进德国

很多事情就是那么自然而然,就像这次的旅行,在你做好准备的时候,它出现了,于是,出发吧!

落地阿姆斯特丹,仿佛眨眼的瞬间,这一切都近得触手可及!
安静,自行车,电车,避让不及。不是没有次序,是全然不同于国内的交通流线,有种不是环卫工人打扫出来的干净!



国立美术馆,只为伦勃朗的《夜巡》



太多人拥护它,期盼已久。
远远看去,没有想象的震撼,有些责备自己艺术修养不够




这样的建筑随处可见,想起库哈斯在中国的建筑风波,觉得国人是否有些少见多怪
即便以性为创作点,也是念头一闪,便跃然纸上。没那么多含沙射影的隐喻






中央图书馆,想起了王澍的国美象山校区,看来大师们各显其招,终究是殊途同归



这里的人们很幸福,免费上网,免费借书,累了顶层喝咖啡鸟瞰阿姆斯特丹,不单只是功能的努力完成,更加入了根据不同年龄层的不同设计,增加艺术气氛,灯光的运用也是十分讲究





路过的一个小渔村,被整张纯度很高的蓝色天幕烘托得从容不迫,游艇,奢侈得很






新图书馆,又是一个图书馆,这次没有迫不及待地举相机,坐下来看书了,有那么几秒钟,我以为我属于这里







乌德勒支大学图书馆,来之前比较熟悉的一个建筑,惊叹于一个重复的图案电脑般连续的排列在不同的材质上对比出来的震慑力,内部更是频频打破传统格局,各种挑,层次丰富,互不干扰







德国的红点很酷,浓厚的工业气质自有一种德国的味道,





仿佛听到当年机器轰响,工人忙碌运煤。。。。。



关于犹太人博物馆,心里是有深深的遗憾的,早年在书上的图片就深深得刺痛了我
由于语言不好,错过了许多,不过这置身感受到的颤抖和恐惧是跟语言无关的




回到国内,我开始重新审视吴冠中,林怀民,王澍等前辈对于东西方文化的见解,匆匆看了中西方的哲学简史,使之以前的观点又有了新的认识,生怕自己断章取义,不敢在此断言,只是对于这一切,小到我的理想,大到我的人生,都是一个新的里程碑。


文章来自:www.duomosheji.com 朵墨设计

重庆朵墨设计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1 China Academy of Art
渝ICP备17000829号